有这样一种工具集组,易组装、易操作,功效极高。有人说它是新一代软件开发技术,将显著降低了软件开发的技术门槛,可以让更多人参与软件开发中。有人说它是无IT企业SaaS化走上至高点。也有人说它是“行业毒瘤”,有点鸡肋,并不能对业务开发效率进行提升。但是,不可否认,低代码技术作为在数字化驱动业务发展、促进业绩增长这一过程中,和许多新技术一样,低代码开发技术被推上了“风口”。低代码于2014年被Forrester定义,并列为研究方向,越来越多企业投身于低代码技术开发平台的研发,也持续获得来自投行高额注入。
2022年Gartner对23种最具颠覆和市场变革性的新兴趋势和技术进行评估,低代码开发平台处于新兴技术和趋势影响雷达图核心位置,同时Gartner预测到今年(2023)底,超过70%的企业将采用低代码(LCAP)作为他们发展战略的关键目标之一;到2025年,整体LCAP(低代码开发平台)市场规模将达到2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中国企业类型众多,IT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种类型的企业比如通信、金融等大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在技术创新能够寻找到新的增长机遇;通过创新投入,持续增加IT赋能业务的敏捷与高效。这些大型企业应当如何看待低代码技术的兴起?在引入低代码实践上将会面对哪些艰难险阻?企业又该如何投用低代码开发技术?
01
低代码技术被受青睐,业务创新、快速响应、服务高质和安全高保是本质动因
通信、金融等大型非数字原生是否需要考虑采用低代码开发技术应用于业务需求开发和服务运营中?我想答案应当是肯定的,其本质原因来自于这些大型企业在业务驱动下、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的必然诉求。
首先,业务需求开发效率常常无法快速支撑市场高速发展成为企业痛点。面对业务数量和复杂度的提升,一线营销人员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希望业务办理能够简单高效,缩短临柜时长,避免客户二次到店,提升效率的同时提升客户体验;同时希望业务处理灵活、强大,面向业务部门线上线下的各类创新业务场景需求,业务支撑系统需要提供更加灵活更加强大的支撑能力、快速灵活适配、保障业务办理成功率。传统开发配置化程度低,依赖硬编码,能力复用度低,多渠道业务重复开发,对业务快速、灵活支撑严重受限,制约着业务发展。
如:通信业务渠道能力现状图
其次,这类大型企业典型特征是对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安全保障要求极高,而且固定投入大,加上自身在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上相对于数字原生企业优势不够明显。在取得业务高速发展同时,高质量发展也是这些大型国资企业发展首要任务。技术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在这些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举措,企业对敏捷、精益管理、DevOps、CI/CD等技术运营方法积极引入态度,并取得了一定的作用,低代码技术作为一热度极高的业务开发技术也是这些方法之一,带来了一定的作用力。同时国家对网络和系统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要求的提高,传统黑盒式开发存在很大的隐患,企业对研发自主掌控、业务开发透明、可读性的要求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低代码开发热度进一步提升。
同时IT科技部门不断努力尝试新技术、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改变一直以来业务部门对其“慢、贵、难”的诟病。中台建设近几年被这些大型企业纳入战略规划实施,通过沉淀企业业务能力,在内部进行共享复用等等;这些探索高绩效组织举措驱动加速本质的动能。
02
文化、组织、利益分配是低代码技术在大型非数字原生企业成功实践的核心挑战
有价值的事业必然会面临挑战。基于近几年低代码技术实践的过程,我们认为大型企业,特别是大量非数字原生的大型企业在文化、组织、利益分配认知等领域将直面挑战。
首先,企业在寻求“稳态”和“敏态”时,“稳态”更深更固。低代码技术开发模式一致在探讨摸索中,核心是在创新、在变革,必将对推动企业的组织、流程、运营模式的改变,在这过程中各种冲突不可避免,但协作、融合即是企业转型变革必经之路,也是像低代码这一项技术成功实践的保障。技术开发交付工作模式变化,需要从组织、人才到流程机制重新设计,打破过去业务和IT的技能分工和工作习惯。因此,在引入低代码开发的软件开发方法体系上,我们需要转变意识、转变组织、转变文化、转变方法和模式,坚持“双模”开发,如存量业务支撑IT系统采取“稳态”开发模式,新应用采用“敏态”开发模式、引入低代码开发技术模式。
其次,作业模式转变,必将会面对来自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阻力。这些大型非数字原生企业已经形成固定的组织架构、分工、既得利益者,各利益相关者对新技术的不理解、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观念和习惯的改变、利益的调整等,都会给变化带来重重阻力。在低代码开发技术实践一个案例就可窥一斑而知全的。某通信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建设已具成效,IT部门内部的规划创新团队非常期望能通过实施低代码技术来进一步提升开发交付服务水平,但是在推动低代码受到来自部门内其他团队和支撑厂家的不配合,之所以出现不积极的原因有,除了改变团队的工作方式,其中有一核心点在于没能读懂人心,低代码技术平台提供统一开发(语言)模式、减少了代码编写量,这不仅增加了团队以及支撑厂商的学习成本,同时因为业务需求开发更透明、能力复用度更高,直接影响支撑厂家的收益,这样阻力是自然而生的。
03
关键场景、技术适配、生态环境是低代码技术在大型非数字原生企业应对挑战的关键策略
1. 选择合适的业务场景是低代码技术成功实践的第一出发点
大到企业转型、小到任何一项流程、技术的变革,出发点都要围绕企业当前的业务战略,低代码作为一项新技术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规划团队需要与企业领导者进行访谈沟通,并对业务战略进行深入解读,识别业务的关键诉求。低代码技术之所以在大型非数字原生企业兴起,是在互联网时代冲击下,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市场高速发展要求业务需求支撑模式进行转变,要求提升后端能力的配置程度和复用度,满足前端瞬息万变的支撑要求。因此在选择合适的业务场景,要从企业服务的客户、自身特点和技术能力出发。我们从运营商战略、客户、本身优势、技术角度思考,运营商的 “低代码技术可以先从互联网渠道(电子渠道)业务场景入手开始实践”。
第一,客户无非就是大众C客户和企业B客户,B类客户需求相对固定,变化周期长,而C类个性化要求高、需求多变,同时C类不喜欢到店,更希望通过互联网方式自主自购,这样要求企业提供便捷平台来响应C类客户的需求。
第二,IT业务系统投入建设时间很长,这些核心的业务系统集成了很多服务能力,业务部门希望相同服务能力能被重复使用,希望开放给客户以搭积木方式来满足客户自选产品需求。
第三,互联网渠道侧重点主要在客户体验。从企业技术架构来看,企业提供互联网渠道平台开发工作量主要在UI前端页面的开发,企业交付给客户服务能力主要还是在传统核心业务支撑系统上提供的能力。在中台建设思路投射下,服务能力复用共享是核心目标。鉴于客户便捷自主选择需求、企业自身业务和IT架构能力现状和规划,在互联网渠道场景通过低代码技术开发将快速有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复用企业沉淀的知识和能力。
2. 根据不同场景配置不同的低代码技术是成功应用的有效方式
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业务系统多、架构异构、技术栈不统一,随着中台建设打造企业能力汇聚共享平台规划的要求,将业务、算据、算法、模型和基础技术底座以组件、服务,通过专业化场景,实现场景复用,促进业务融合创新、敏捷上线。低代码技术必须遵循此标准,从而快速交付业务需求,实现业务设计与IT开发的融合。低代码技术开发平台多样化,有基于表单模式、基于服务组件模式、基于前端组件模式、基于流程引擎开发模式,还有整合模式的特定业务领域低代码开发平台。那对于这些传统大型企业,他们信息化水平相对成熟,同时他们又不像互联网公司对内容信息和客户体验追求技术极致等等特点,也需要与敏捷、精益、DevOps等方法和技术平台工具有机的衔接。目前市场上的基于服务组件模式、基于流程引擎开发模式,以及特定领域的整合模式低代码开发技术平台更适配。
场景1,电信运营商选择互联网渠道场景的低代码开发,结合IT架构分工,渠道应用触点平台负责具体业务需求层支撑,核心逻辑层由传统业务支撑系统负责提供,因此提供服务组件和流程引擎的低代码开发在当下更适配。运营商的互联网渠道多样,有pc端网厅、移动端的App、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等,这些渠道触点平台由不同技术厂家支撑,他们的专业能力都在这些应用前端。如果选择一个前端低代码开发平台,让各厂家使用统一软件开发平台统一开发应用,一开始估计就会出现前面说的利益阻力问题,因此选择基于流程引擎将核心业务支撑系统的服务通过能力编排、封装组件,开放给渠道触点平台调用使用,这样既符合了中台建设规划思路,又充分考虑了业务场景、相关方利益,低代码开发技术应用见效快。
场景2,在运营监控领域场景的低代码开发,基于流程引擎、组件能力编排整合型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优势就很明显。这些大型企业,系统和应用监控分布在各自系统,同时当发生告警、投诉问题处理大部分主要靠手工处理,效率低风险高。为了保障系统运营服务稳定,需要对应用系统监控,对应用系统推到重来的建设思路,成本较大、风险更大;然而梳理现有运营工作搭建一个大的运营监控平台并没有那么必要。目前大部分企业采取通过带低代码开发能力的APR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平台来构建系统运维运营支撑工作体系,采用技术探针、作业规则数字化、调用中台中各种能力,通过流程规则引擎配置定义各种运营工作和作业流程,效果显著。
3. 积极营造开放合规的生态环境发挥低代码技术实践长期效用
低代码技术作为一热度极高的业务开发技术在很多企业被证明取得不错效果。我们要转变意识,公司高层决定实施一项技术创新,既要书面上指引,也要实际行动上的支持,业务与IT融合一体化是企业发展的大趋势,强调平台和共享是企业文化;因此为低代码技术营造一个生态环境,充分实现其技术价值。
第一,调整组织、流程和文化,让低代码技术落地生根。要建立低代码技术能力的组织,低代码技术重构了业务流程,甚至商业模式的转变,必将打破原有组织单元间的边界和责任分工,需要在考核牵引、评价体系、奖金激励上重新设计,形成新的管理文化。
低代码技术通过配置化、流程化让业务可读、技术可控,将改变了组织的人员构成,既要有业务专家,又要有数据和IT方面的技术专家,组织成员即懂业务又懂技术,把技术能力建在业务上,一体化运作。
同时,低代码技术开发,改变传统开发模式,开发交付、运维流程发生变革,变革必须有配套的管理规则和制度来保障有效执行,如需要重新修订《业务支撑系统需求管理办法》、《业务支撑系统程序变更管理办法》等等规则制度。
第二,管理利益干系人,提升技术支持度,促进实践成功。在消除实践阻力方面,我们要选择“关键业务场景”试点成功,通过快赢增强实践信心,让大家获得成就感和利益。利益分配不满,更多时候是缺乏沟通,组织需要广开言路,让有宣泄和沟通的渠道。通过教育与培训,帮助各类人员跨越技能的“沟壑”;教育与培训培养具备相应技能的人才,促使他们实现从知到行;帮助各类人员掌握技能,获得新技能帮他们打开新的职业发展。依托低代码这样一项技术,为建立一支高效业务需求开发、交付和运营的优秀的团队,在开放、共享生态的环境下,实现高绩效的组织。
在企业数字化进程中,各种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低代码之后,无代码编程也正出现在地平线上。ChatGPT去年年底横空出世,无代码的对话式编程已经在被各家尝试与琢磨中。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尽快上了“低代码”的车,再不断升级换代,随时了解把握汲取各种AI工程平台带来的编程新思维与新手段。
作者 金韦华系亚信咨询丨艾瑞数智咨询 合肥办公室 高级咨询经理
– END –
大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