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没有标准答案,但低代码给出了最优解。
给一家面向全球客户供应锂电池的新能源工厂装一个「数字化大脑」,到底要花多少钱?
风华新能源CIO罗循衡给出的答案是:「与其他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投入的数字化项目相比,我们几乎没怎么花钱。」
作为有着2500多名员工,在肇庆、深圳、印度3地建设7个厂区,年产值近10亿的锂电池工厂,风华新能源承担着客户销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产品的锂电池供应。
为了应对日益变化的全球新能源竞争局势,满足客户越发严格的品控需求,2019年,风华新能源成立信息化部门,正式启动数字化转型。
对于像风华新能源这样产值数亿甚至更多的传统大型集团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意味着大量的资金、人力以及时间成本的投入,并且不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就曾在一次访谈中表示:数字化每年投入几十亿,看不见结果真的非常焦虑。
但现实的情况却是:风华新能源一支仅7人的信息化团队,2年内在钉钉上通过氚云低代码平台开发上线了435个微应用供各业务部门使用,构建了从研发、生产到供应链以及销售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前不久刚入选了人民网「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案例」。
「各项审批流程效率提高了几十倍都不止,但成本一年十几万块钱都不到。」罗循衡透露。
从几十亿到十几万的投入成本落差,却收获了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效果。这种巨大反差的对比下,一些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被摆上了台桌:
风华新能源的数字化都做了什么?低代码在其中的作用与价值是什么?企业数字化是否存在低成本高回报的转型范式?
01
低代码打开工厂大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民经济支柱的制造业飞速发展。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万亿人民币,已成为世界上门类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世界工厂」。
作为中兴、传音、康佳的核心供应商,由风华新能源提供锂电池的手机等产品远销非洲、东南亚等海内外国家和地区。2021年,风华新能源销售额达到了9.9亿人民币。
市场全球化意味着需要应对更多样的挑战,尤其在品控方面。
海外市场对手机锂电池的品控要求非常严格,并且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寒冷地区与炎热地区的手机锂电池,对电解液的温度耐受程度完全不同。
风华新能源每天要生产几十万个不同型号的电池,一旦某个材料使用错误,就可能导致几十万元的损失。
另外,由于各供应商电池制作原理和材料并无差异,导致锂电池加工制造的利润并不高,普遍利润大约在3%~10%左右。所以市场竞争不可避免的集中在对于电池制作工艺优化、设计迭代能力、材料成本管控、品控等管理方面的比拼。
这意味着风华新能源必须用更加精细化,同时反应更加敏捷的管理方式,实现整体的业务优化。
事实上,当视角被拉远到整个工业制造业产业就会发现,很多风华新能源此前存在过的纸质单据信息传递效率低、信息孤岛严重、供应链柔性不足等因粗放管理导致的问题,在行业中普遍存在。
例如永磁体制造龙头企业横店东磁,在数字化建设前,生产车间的管理也多靠纸质流程进行,不仅管理流程不标准,而且数据获取也不准确,更不要提细粒度的问题产品溯源。
从粗放转向精细,离不开数字化系统的建设与使用。
《2020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企业IT支出在全球的占比,已从2016年的3.4%上升到2019年的5.5%;而中国企业云服务普及率,从2017年的54.7%增长到了2019年的66.1%;云计算市场规模也从693.1亿元增长到了1612.4亿元。
全行业的IT投入,客观反映着企业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的商业决策的共识。
2019年,风华新能源成立信息化部门,罗循衡出任CIO。
风华新能源CIO罗循衡
虽然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各行业共识,但数字化真正在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和场景中落地却并非易事。
实际上,中国数字化进程之所以缓慢,是因为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和问题,业务场景差异很大,很多数字化服务商经常被要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国外那套由产品流程驱动的数字化建设标准路径在国内难以适用。
清流资本投资人任晓晨认为,中国各产业要想完全实现数字化升级,需要经历对基础设施改造的「犁地」过程。显然这一周期将非常漫长。
另外,随着移动通讯、云计算的普及,传统本地化部署的桌面软件越来越难以实现针对移动端与云端的灵活需求。现有生产工具与生产关系亟需变革。
也就是说,企业想要建设适应当下市场环境的数字化业务系统,需要寻找新的思路。
而更灵活的低代码,给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02
低代码应用的435种可能
调任CIO之前,罗循衡在风华新能源工作了十几年,是深圳基地的生产部长。
从深圳来到肇庆总部入职之后,罗循衡最先面临的就是人手问题。
「一开始,我们的信息化部门只有2个人,并且都是半路出家,甚至连代码都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稍微懂点,也仅仅是大学考过了C语言二级;另一名成员还是个物流专业的文科生。」
这样一个团队,却要搭建一个覆盖全集团2500多人的「数字化大脑」,听上去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罗循衡却用最适合他们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业务出身的罗循衡,非常了解一线业务人员的痛点。
工人们最常见的需求就是请假。
过去,罗循衡经常因为车间工人请假单而签字到手抖,并且审批周期也长。
罗循衡曾一度想把请假改在微信群里,但无奈信息太多,自己与员工经常会因为漏掉信息而造成误会。
但打卡、请假、通知等功能正是钉钉的「成名功能」。
就这样,在出任CIO之后,罗循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钉钉。
上钉钉之后,紧接着另一问题接踵而至:部门没有人懂代码,如何开发业务系统?
此前,公司曾为了生产需要,自研与采购过ERP和MES系统。但这些传统系统使用复杂,并且无法解决一线业务场景形形色色的需求。
公司迫切需要在开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做出满足业务个性化需求的应用。
摸索之中,罗循衡发现了钉钉上的氚云低代码平台。
由于低代码的技术特性,让用户可以通过简单拖拉拽的方式构建自己的低代码应用,就像玩游戏一样简单。
罗循衡决定使用低代码逐一搭建公司各个业务应用,并增加信息化部门人手至7人(主要为刚毕业的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
低代码应用开发比团队预想要简单,加上对业务的熟悉,没过多久,复杂到包括进销存、上下游原材料管理等需求,都已通过低代码实现。
过去,车间流水线作业由于流程全靠纸质流转,一旦发现问题,很难及时溯源管控;
现在,在搅拌机、电解液储存桶上贴上了钉钉二维码,并且在钉钉上与生产电解液的上游供应商打通。这些电解液运到风华新能源厂的车间后,工人和对应工序的设备会扫码匹配。如果扫错了,钉钉会提示。
再比如库存管理:为了让电池的出入库数据更准确、效率更高,罗循衡团队用氚云开发了一款出入库应用,用PDA登陆钉钉后,扫码货品码,就能自动登记电池的出入库,实时掌握存货数据。
此外,对上游供应商供货管理、质检、设备、厂房管理等,公司都已完全通过钉钉+氚云实现。
如此丰富的低代码应用,成本有多高?
罗循衡给出的答案是:相当于免费。
罗循衡算了一笔账:钉钉专业版年费不到一万;低代码平台和自研ERP系统的成本也都不高,整个公司只有MES系统采购花了一些钱,平均每年只有十几万的成本投入。
「和那些数千万甚至上亿成本投入数字化的企业相比,我们的数字化建设几乎没怎么花钱,但却实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这种高ROI的转型路线我当然要用。」罗循衡直言。
2年时间里,罗循衡带领团队在钉钉上用氚云开发了435个低代码应用,其中不少应用都来自团队里那位爱玩沙盒游戏的物流专业文科生之手,比难以调整的传统自研桌面系统好用很多。
在罗循衡看来,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一定要从实际的业务痛点出发,用工具适配业务,如果业务调整,那么工具也需要能够灵活调整。
与传统开发模式相比,灵活的低代码无疑能够满足企业多变的业务需求。在对抗搭建数字化业务系统的复杂度过程中,低代码显示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从根本上来看,传统的业务系统研发,开发者需要同时面对业务和技术的双重复杂度问题。
但低代码则实现了二者的分离。开发者只需要解决业务复杂度,而技术复杂度则交由低代码解决。
这也是不擅长代码的风华新能源信息化部门,却能通过钉钉实现2500人的公司数字化管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现在,风华新能源的员工可以通过钉钉查看工单、设备、物料、经营业绩等实时变动数据,而像考勤、请假、采购等基础需求,也早已在钉钉上能够实现。
03
数字化转型的标准范式究竟是什么?
风华新能源的低代码实践并不是特例。
实际上,包括云南建投、一汽大众、三菱电梯、曦强乳业等诸多传统产业龙头都在用低代码进行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
例如云南建投通过钉钉+氚云低代码,解决18万农民工的考勤与工资发放;曦强乳业也同样通过这样的组合,实现全国各奶站的进销存统计;
而一汽大众500位低代码开发者中,有90%是来自一线的业务人员;三菱电梯100多个低代码应用,有一半都是由业务人员搭建……
尽管企业数字化建设路线无法完全照搬照抄,但从诸多企业做出的相同选择之中不难发现,「钉钉+低代码」这种组合,开始越发成为各行业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标准范式,并且越发深入业务。
实际上,低代码并不是新技术。1980年低代码的概念就已经出现;2014年,Forrester正式提出低代码概念,当时国内也开始出现首个低代码产品平台。
只不过与现在相比,早期的低代码并不被主流IT届认可。
当时不少开发者认为,低代码本质上与表单并无二致,只能解决非IT人员或者「草根」个体的简单需求,无法满足复杂业务系统需求。
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低代码如今已然逐步深入到企业业务数字化的不同场景之中。
据此前甲子光年发布的《中国企业低代码/无代码产品应用与实践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低代码市场规模约为23.04亿元,而2025年预计将超过115亿元,年均增长率接近50%。
低代码在近一两年的爆发绝非偶然。
事实上,低代码之所以能够被越来越多企业拿来用于数字化建设,实现各业务场景需求,背后的核心逻辑在于:
低代码在实现「技术全民化」的过程中,消除了传统开发模式中各部门由于各司其职所产生的「竖井效应」。同时还能让整个组织践行数字化转型。
从开发模式来看,传统的开发模式更偏向于「甲乙方」,由业务部门提出需求,技术部门进行开发;
而低代码模式则类似「圆桌式」,业务、开发、信息化部门、甚至公司领导层,都像开圆桌会议一样密切协同,高效率参与到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和落地工作中。
这样的好处在于,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就从过去只有IT部门与老板关心的问题,变成了一个所有人参与的「全民工程」,企业组织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数字化升级。
这才是低代码爆发的根本所在。
在推动低代码生态建设上,钉钉一直都走在行业前列。
在钉钉的开放生态中,低代码类目营收一直稳居第一,与去年同期对比,今年钉钉低代码类目营收增长超过200%,低代码客户续费率(GMV)达105%。
而像最早与钉钉合作的氚云,2021年双十一期间GMV突破1000万,创下了钉钉开放平台历史上最快突破这一数据的toB产品记录。
去年618期间,氚云再次突破月GMV 1000万的纪录,同比增长超过100%。
为了进一步将业务流融入信息流,让业务人员「聊着天就能把工作做了」,今年钉钉推出了「酷应用」这一产品形态,而低代码则是快速搭建酷应用的主力工具。
不到一年时间,通过宜搭酷应用工厂,企业搭建低代码酷应用数量已超2000个。
1年前,企业们对数字化建设的问题,还停留在人才不足、战略不清晰等宽泛问题上;
而仅过了1年时间,这些问题就开始越发向业务集中,希望能够解决业务上的实际问题,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而上述持续增长的低代码应用数据,无疑印证了这一变化。
一个确定性的趋势是,与早期相比,如今数字化转型已然向业务渗透。
在钉钉看来,未来企业软件的交付和使用一定是高频且碎片化的。这种由整体到局部、由粗略到细节的需求实现,正是如今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风华新能源的数字化建设还在继续,数字化建设的答案也越发清晰。
– END –
大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