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开始,国内ERP项目的实施便在各大企业热火朝天地展开,2014年,国内大中型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ERP系统的普及。ERP已经在大中型企业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信息系统。企业核心业务的流转与管控,关键资源的计划与分配,业务与财务数据的核算均离不开ERP系统。
但与之同时,由于ERP系统大多是标准产品,定制化开发成本高,周期长,是所有企业用户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近些年,各行业受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企业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象般笨重的ERP系统越来越难以应对业务变化对系统灵活度的要求。
而随着疫情的推动下,国内企业对于数字化的迫切性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以低代码、RPA、AI为代表的前沿技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本文将探讨这些创新技术与ERP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将会给企业IT生态带来什么改变?
低代码,让ERP更灵活
低代码平台相对传统软件开发优势明显,应用场景丰富,使得传统企业也能够采用互联网行业一样“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数字化发展模式。但是在很多大企业中,庞大复杂的ERP系统想要与低代码平台集成,又会出现没有二次开发权限、成本过高等难题。
这时RPA的出现,为企业ERP系统集成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
低代码+RPA,让集成更简单
RPA用于在信息系统的自动化操作,具备自动执行预定流程和跨系统协同的能力。RPA可以嵌套在其他软件或作为接口进行软件功能的整合,也可以直接连接顶层软件而不侵入企业原有系统,增加软件系统稳定性,无需重新搭建系统,即可完成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互通。如果企业ERP系统很难低代码平台集成,则可以通过RPA机器人实现ERP系统与低代码平台的数据交互。
但是RPA只会模仿,并不“聪明”,在复杂场景下的应用比较困难,无法处理非结构化数据。而当今数据记录存储已不仅仅再满足于数字和文字,图像、声音、情绪、动作等难以量化的信息对企业也越来越重要。
RPA+AI,让系统更智能
将RPA与AI相结合,AI可以通过观察学习人类的行为,并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成结构化数据,然后由RPA机器人进行模式化处理,这样就可以在复杂情况下完成自动化操作,这如同为“机器员工”装上了一个智慧大脑。比如客服机器人,就是混合了自然语言处理的RPA,可以分辨出客户的方言和情绪,并自动进行会话处理。
总结
RPA虽好,却只会机械地工作不懂变通。那么AI技术所具备的分析、归纳和决策能力就能够使一些非结构化数据和流程也变得自动化。然而AI技术的门槛较高,并不是每个企业每个技术人员都能够掌握的。这时,低代码又能够凭借着结构化、易用的特点大幅降低AI开发的难度。低代码、RPA、AI三者互相补足各自的缺点和空白,相辅相成。
目前,数字化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企业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传统ERP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许在低代码+RPA+AI的组合加持之下,能有更为优秀的表现。
– END –
大佬观点
西门子低代码-王炯 | 西门子低代码-阮铭 | 微软-李威 | 微软-徐玉涛 | 葡萄城-李佳佳 | 葡萄城-宁伟 | SAP-陈泽平 | 华为-周明旺 | 华为云-董鑫武 | 钉钉宜搭-邵磊 | 轻流-严琦东 | 腾讯云微搭-骆勤 | 网易数帆-陈谔、严跃杰 | 百特搭-姜楠
用友-刘鑫 | 数睿数据-张超 | 奥哲-朱鹏喜 | 炎黄盈动-汤武 | 普元信息-孟庆余 | 得帆-李健达 | 瀚码技术-钟惟渊 | iVX-孟智平
Treelab-何浚炫 | 阿里-汪凤震 | 明道云-薛晨 | 上海斯歌-傅正斌
公众号后台回复【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