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做调研,发现国内除了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很多PaaS企业,包括涂鸦(IOT PaaS)、有赞(有赞云PaaS)、徐工、吉利(工业互联PaaS)、恒生电子(Light云)等等,都正在推出或者计划推出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文章尝试通过对应用软件研发发展阶段的分析,提供一个看待这一趋势的视角。
第一阶段,面向用户直接需求的应用软件研发
虽然软件厂商跟互联网企业有诸多不同,但是他们也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几乎所有的研发投入都聚焦在面向用户直接需求的应用研发上(软件厂商主要是面向企业经营管理需求、互联网企业主要是面向个人工作生活的需求),很少有专门为应用集成研发的产品,也很少有专门为应用研发团队提供服务的研发团队。这一情况类比到制造业,几乎所有的软件厂商和互联网公司都是成品厂商,没有零部件厂商。所以我把这个阶段归纳为“面向用户直接需求的应用软件研发”。
但是社会发展充分证明了分工可以提升效率实现创新,于是在应用软件研发领域PaaS和中台就出现了。
第二阶段,PaaS服务(中台)
PaaS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应用软件研发活动和程序员职责的一种分层,通过分离关注点、提升专业度和能力复用,降低应用软件研发的整体复杂度和提升效能。PaaS和中台起始于互联网,但是深刻影响到企业软件服务领域。关于PaaS和中台的讨论非常多,大家了解也比较多,这里就不啰嗦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一点是,由于种种原因,起初企业构建的PaaS(中台)往往只服务于企业内部,这实际上限制了PaaS发挥的价值。
第三阶段,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的主要目的是PaaS能力的开放,把原先只面向企业内提供能力 转变为面向其他企业、组织甚至个人提供。这里有两点值得关注:
-
开放平台主要目的是PaaS能力的开放。这意味着使用这些能力的企业、组织和程序员怎么用这些能力、用来做什么、能否用好,其实并不是平台关注的核心,管理的手段也较为有限。 -
开放平台创造了增量,但增量有限。各种PaaS开放平台的推出,使得某些应用软件的构建成本大幅下降,使得很多创新企业或ISV通过组织小规模的研发团队也逐渐具备研发、交付较复杂的应用软件的能力,这是开放平台产生的增量。但由于PaaS开放平台先天定位的不足,使它的增量价值受到较大局限。
-
产品经理的困境是,如果API/SDK设计过于抽象,就会有程序员来吐槽不好用;如果设计的较为具体,则容易限制使用场景。
-
解决方案设计经理的困境是,面对几乎所有用户需求场景,IM/视频直播都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好比手上拿着最好的发动机和轮胎,但是客户要一辆车,总得给找齐各种没有的东西,还得说清楚怎么组装,这其实是挺复杂的事情。 -
解决方案交付经理的困境是,要把解决方案架构师画在PPT上的应用解决方案给实现出来交付出去,就得组织合适的研发资源,但由于这不是PaaS平台核心的业务,因此只能找生态伙伴来做。一来项目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来项目交付可能无法留下有价值软件资产,项目二期迭代的时候,可能也会遇到种种困境。他需要一个既能做应用开发、又能沉淀软件资产、并且能有效组织生态的平台,但显然PaaS开放平台不适合这样的定位。
第四阶段,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aPaaS)站上风口
-
对PaaS产品经理来说API/SDK被设计成各种低代码的组件,成为低代码应用设计体系内的一部分,可以有效降低学习和使用成本。
-
对解决方案设计经理来说,他原先画在PPT上各种客户解决方案可以变成低代码平台上的各种应用模版,可以有效拉近和客户需求之间的距离。 -
解决方案交付经理来说,低代码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客户解决方案设计实现、资产沉淀、版本管理,规范生态伙伴的合作。
思考总结:
– END –
报告下载